|
雨水养生两要诀雨水时节,北方冷空气活动仍很频繁,虽然已不像寒冬腊月那样寒冷,但由于人体腠理已变得相对疏松,对风寒之邪的抵抗力会有所减弱,因而易感邪而致病。 首届全国名中医、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名誉院长陈宝贵教授指出:“人与自然的季节气候变化是统一的,人体的免疫功能随季节气候变化而调整。一旦人体调节功能跟不上季节气候的变化,或气候变化无常造成人体不能适应,就会导致疾病。这就是中医所说的‘至而不至,未至而至’使人致病的道理。” 春捂得当 陈宝贵介绍,“春捂”是古人根据春季气候变化特点而提出的穿衣方面的养生原则,患有心脑血管、呼吸系统、消化道系统慢性病的人群更要注意保暖。那么,“春捂”到底要捂哪里? 在初春乍暖还寒的时节,应将保暖的重心放在下身。腿脚的保暖工作做好了,更有利于防止疾病的入侵。千万不要上身穿厚厚的大衣、羽绒服,下身的衣裤鞋袜却过于单薄。尤其是老年人,更不能突然把下身衣服减得太多。 此外,头部的保暖也很重要。春季多风,若运动后出汗了又被春风一吹,则容易出现头痛、感冒等问题。老年人出门时要记得戴一顶帽子,中医讲“头为诸阳之会”,戴帽子正是春季顾护阳气的具体实践。 在雨水时节,年老体弱者没有充足的阳气驱寒于外,若使用冷水洗脸、洗手,寒湿很容易侵入关节引起酸痛,寒湿若滞留在头部则容易引起头痛。所以,陈宝贵特别提醒,老年人春季洗漱、洗碗、洗衣时,尽量用温水,以避免疾病的发生。另外,春季湿冷犹存,洗头后应该及时用吹风机吹干。否则,水湿留于发际,很容易使湿寒聚于头,由表及里深入颅内,导致头痛。 除此之外,陈宝贵指出,自雨水季节开始,我们就需要从“冬藏”的养生方式中解放出来,让“窝”了一冬的身体活动起来。《黄帝内经》讲“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也强调了运动的重要性。 调理脾胃 陈宝贵指出,脾胃之要在于升降。具体而言,脾主健运,其性升清,为阴脏,喜燥恶湿,病多从寒化;胃主受纳腐熟,其性主降,为阳腑,喜润恶燥,病多从热化。脾胃受病,升降失司,寒热失调,运纳失职,则见湿邪困阻,湿热蕴结,痰食交结。临床上可见胃脘胀痛、痞满嘈杂、泛酸、乏力、纳少、泄泻、出血及中气下陷等症。治疗目的在于使脾胃阴阳相合,升降相因,润燥相济。 陈宝贵临证用药十分讲究,如和胃药常用白芍、荷叶、陈皮等;益胃药常选石斛、玉竹、沙参等;养胃药常用麦门冬、佛手、藿香等;清胃药常用青皮、丹皮、黄连等;温胃药常用桂枝、吴茱萸、细辛等;健胃药常用白术、茯苓、山药、苍术等;开胃药常用砂仁、厚朴、草豆蔻等。这些用药体现了其注重脾胃生理病理的同时,还非常重视脾胃调和的特点。 陈宝贵介绍,在日常食疗养生中应参考药食四气五味的属性加以选择。四气中,寒凉食材可以清热解毒;平性食材适用于各种体质,缓和体质偏性;温性食材可以补益卫气。五味中,酸味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用以固表;苦味具有清泄的作用,用以清营凉血、清热解毒;甘味具有滋补和中益气的作用,用以健脾益气,调养后天;辛味具有发表、散风、行气的作用,用以祛风透疹。 下面推荐两道适合此时节的药膳。 扁豆粥 原料:白扁豆15g,粳米100g。 制法:将粳米、白扁豆洗净,加入适量清水,文火煮粥即可。 功效:健脾化湿。 天麻福禄鲈鱼 原料:鲈鱼1条,天麻片40g,川芎5g,枸杞20g,豆腐200g,油菜180g,黄酒30g,白胡椒1g,大葱、生姜各20g,花生油、食盐适量。 制法:天麻、川芎清洗后放入干净的淘米水中,上屉蒸透。鲈鱼去鳞及内脏,洗净改刀待用。油菜洗浄,开水焯一下。将豆腐切块,用淡食盐水煮一遍待用。锅置火上烧热,放入油、大葱、生姜、鲈鱼,用温火煎制,然后放入黄酒、水、白胡椒粉适量,用武火煮开,转为文火,将鲈鱼微炖。另用锅置火上,取一部分鱼汤,放入蒸好的天麻、川芎,以及泡好的枸杞、豆腐煮5分钟。取鱼盘一个,将煮过的豆腐放底层,从锅内捞出鲈鱼放在上面,两面码上油菜,再将天麻、川芎、枸杞码在鱼身上,最后将锅内鱼汤煮开,放入食盐,调好口味,浇鱼盘里即可。 功效:滋补肝肾,息风润燥。 文章来源于:中国中医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