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药院校思政课程协同创新的“五个着力点”在凝聚起社会各方力量的过程中,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需要明确其自身的价值内核和发展目标即教育的规定和使命,要致力于遵循协同创新路径,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既符合自身定位又满足社会需求。 强化协同创新凝聚力:深挖文化价值 中医药文化蕴含了“仁、和、精、诚”四重维度,主张“和合致中、道法自然”的整体发展哲学智慧;倡导“生命至上、厚德载物”凡事尽责与自觉承担责任的价值取向;提倡“辨证论治、立象尽意”尊重客观事物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体现了“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经历了科学发展过程,其价值和意义同样归结为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政教育与中医药传统文化的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帮助学生吸收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所传导的正确价值观念。因此,如何在体现中医药院校特色的同时,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突出价值目标单一性与协同创新的凝聚力,是协同创新路径建设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优化协同创新整合力:完善教育内容 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存在诸多现实问题,如理论体系尚待完善;中医药院校学生与非医学类院校对学科建设与课程建设存在认知差异;中医药相关学科知识与思政课程教育的融入性问题等。因此中医药院校的协同创新路径建设既要针对自身的内涵建设,又要整合现有的教育内容,将中医学、中药学、少数民族医药学、针灸推拿学等特色学科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以此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的内容整合力,且无论从院校的发展、思政学科的建设还是学生的培养需要求上看,这种整合力都是必不可少的。 深化协同创新组织力:引导部门协作 中医药院校区别于综合类院校具有较强的专业特殊性,无论是学院设置、部门设置、教学监督和学生管理均具有较强的医学类院校特点,协同创新的路径建设必须重视体系构建,加强部门间的合作进行“内外联动”,建构整个思政教育协同创新系统。深化协同创新组织力建设既要健全部门管理系统、教师教育系统、学生工作系统,强化部门交流合作,又要服从统一领导,做到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形成合作顺畅、协调密切、监督有力的部门间创新合作机制,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工作。 激发协同创新驱动力:统筹思政教师利益诉求 厘清专业课与思政课的关系。既牢牢把握思政理论课的核心地位,又要充分发挥其他所有课程的育人价值,充分调动思政专业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建设过程中,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合作创新的激励机制,在经费投入方面,思政课教师专项补贴及时到位。在技术支持方面,推动慕课的建设、完善专业书籍和资料的查找下载路径。在人才保障方面,基于中医药院校的平台特点与思政课程的公共属性,一线教师承担的基本课时量较大,教学任务繁重,还需承担科研任务,在职称评审中,可以适当放宽思政类教师的职称“准入”标准,形成明确的激励评价体系。 提高协同创新执行力:重视团队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的过程也是一个队伍建设和发展的过程。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的执行力,建立严格的标准,培养一支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队伍。学校党委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职能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活动之一就是宣传党的大政方针,将党的理论成果转化成群众的行动自觉。坚实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与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动态的掌握,是教学和科研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因此业务精要求思政一线教师必须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专业基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通才能理达,思政课教师是道德教化的传道者,更严格的师风师德评价标准有助于培养作风正的思政课教师,这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牢牢确立了“定盘星”和“教师魂”。 优秀的思政团队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强大后盾,它贯穿于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始终,从组织领导、行为过程到监督评估,每一个环节的开展都需要一支强有力的队伍来保驾护航,并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人才资源、管理资源、物质资源等保障。因此,建立一支高标准严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对工作队伍的人员素质、组织成分等硬性指标进行规定,是提高协同创新执行力的必然要求。 文章来源于:中国中医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