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头条资讯 >>疑问解答 >> 生茶:专为实人设 不为虚人备
详细内容

生茶:专为实人设 不为虚人备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茶的种类丰富多样。有“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的仙人掌茶;有“青娥递舞应争妙,紫笋齐尝各斗新”的紫笋茶;有“摘来片片通灵窍,啜处冷冷馨齿牙”的龙井茶……自古及今,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然而人们但知享受饮茶的惬意,却遗忘了古人“民生日用,蹈其弊者,往往皆是”的训诫。作为药品,茶最早记载于我国第一本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上品药中,当时称为“苦菜”。其味苦性寒,主治“五脏邪气,厌谷,胃痹。久服安心,益气,聪察,少卧,轻身,耐老”。

本文所论述之茶为未经发酵的生茶,属苦寒之品,味苦通泄,性寒清热,其性沉降,为阴中之阴。阴则伤阳,肃降之性滞碍清阳升发。清阳不升,如天地间有秋无春,草木无以发陈,生命无以欣欣向荣。人体生命活力以阳气为大宝,故善摄生者,谨保一息真阳。茶之性与此相悖,故苏学士云“除烦去腻,世故不可无茶,然暗中损人不少”。故茶并不适宜每一个人,饮茶时,需注意以下几点,谨防伤正。

适宜与否需辨体质

茶之功在清泄,在外可泄侵犯人体之风、热、暑等阳邪,在内可泄饮食之油腻、酒肉积滞,是一味被忽视已久的泻药。故上文《神农本草经》中描述久服茶的六大益处“安心,益气,聪察,少卧,轻身,耐老”,即“邪去正自安”之理,非指茶具有补养之功。

茶既为泻药,易败伤真阳,所以绝非大众饮品,亦非养生保健所宜。适不适宜饮茶需看个人身体状况及体质。一言蔽之:茶为实人设,不为虚人备。

若壮年之人,体魄健硕,嗜食肥甘厚味、辛辣炙煿,致心肺脾胃之火常盛,湿热内蕴,湿火胶结不解,外症表现面红目赤、口糜痤痱、身热烦渴、急躁易怒、食欲亢盛、肥胖胀满、小水黄赤、大便秘结或黏滞不爽,可借茶清热降火利小便之功,将湿火从小便泄出。

若老年人或体弱多病者,及新产妇、流产过多之人,抑或劳心焦思、愁忧百结、神气消索之人,身体羸弱,正气不充,虽有上述实热湿火之症,饮之亦当谨慎,或中病即止,或避之不饮,总以保养天真,勿泄生气为要。否则正气日削而不知,荣血暗耗而不觉,久之益虚,暗添洞泄、痞满、黄瘦、虚劳、腰痛、不寐等疾,故病未已,新病复起。

茶的性质与大黄相同,同属苦寒泻下之品。大黄走后阴,泻大肠,服后可致腹泻;茶走前阴,泻膀胱,饮后可致尿频。一泻谷道,一泻水道。泻谷道则克伐脾之生气,胃之阳气;泻水道亦暗耗肾之精气,心之营血。大黄既无常服之理,茶岂有多饮之益。惟实证用之,可以降火热、祛湿热、消食积、宽胀满、除心烦,亦不可过用,需中病即止。

茶忌冷服亦忌空腹

茶宜热饮,冷则聚痰,此亦与茶苦寒药性相关。茶之性味本皆属阴,若再冷服,则三阴相合,谓为至阴,阳何以堪?且空腹最忌饮茶,因茶苦寒清肃,空腹饮之,可直接损伤中阳,导致腹痛、中满、纳呆之疾。中阳一伤,胃火不温,脾失健运,水谷精微不得输布,反聚为痰饮之窠,成为众多疾病的宿根。长此以往,茶之寒性由中焦渐趋下焦,则暗泄肾之元阳,更添腰痛、水肿、夜尿频多之患。

宋代名医杨士瀛介绍了一种健康饮茶的方法:在饮茶时,放入与茶等量的生姜细丝,将二者共同煎煮,名为“姜茶”,可治疗下痢病。因生姜辛热助阳,茶苦寒助阴,寒热既济,阴阳平调,既不损人,更可疗病,物性相制,七情合和,深得饮茶之妙谛。

虽可提神过则失眠

当下越来越多的人借助茶“令人少卧”的功效来提神醒脑,延长工作时间,殊不知此举为日后失眠的困扰埋下了伏笔。茶可治疗因实证所致的昏聩多寐,如《圣济总录》治疗“胆风毒气,昏困欲睡”的酸枣仁汤,用生酸枣仁配伍茶泄胆风,止神昏。“火多令人昏,水可使人清”,《神农本草经》讲茶“令人少卧”,亦是借其苦寒清泄上炎之实火。若本无实邪,日日服逐邪泻实之剂,无故有殒,矫枉过正,戕伐正气,非茶之过,实人之咎。

清代吴澄所著《不居集·不寐》中单列“饮浓茶不寐”条,指出茶性阴寒,心气被伐,元气受伤,神志消索不得寐。长期饮茶提神,使心阳受挫,寒从中生,太阳不长,心气内洞。到了夜间,一方面心火虚衰,无力与肾水相交,水火未济;另一方面,夜间为天之阴,更加重心内阴寒,宛如身处冰天雪地之中,如何安眠?故长期饮茶是导致顽固性失眠的原因之一,不可不慎。

综上,未经发酵的茶属苦寒泻下药,可治疗实证,祛除风热、火热、湿热诸邪,不利于虚人,多饮频饮易耗伤正气。日常生活中,在享受茶香四溢的同时需提防茶的副作用,茶虽清爽,切莫贪杯。

文章来源于:中国中医药网

关于我们

客服热线:010-57155789  18513485789

监督电话:15300316042

投稿邮箱:1048488297@qq.com

版权所有:华医铭爵

网站备案:京ICP备2022029728号-1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

中国医药学会

中国医药协会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

中国医药信息学会

世界中医药联合会

中国民族医药协会

医药协会



客服二维码

网站二维码

电话直呼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010-57155789
暂无内容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全企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