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头条资讯 >>疑问解答 >> 起居有常 让失眠治疗事半功倍
详细内容

起居有常 让失眠治疗事半功倍

失眠在中医属“不寐”,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不但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还与诸多慢性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治疗失眠时,在恰当临床辨证治疗基础上,还应叮嘱患者遵循“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的中医传统养生思想,合理的起居调养在失眠治疗、康复及预防复发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从规律起卧时间、饮食有节、动静有常、七情调和等方面详述之。

《黄帝内经》中“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即体现了天人相应观,这是中医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中医视自然为一个大的、自成体系的有机整体,人作为生活在自然界中的生物体,其本身也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且与大自然息息相关,“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人当顺应自然界的法则、规律,与自然形成和谐一致的局面,亦如老子所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养生的重要法则。

【规律起卧】

睡眠是人体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保障。遵循自然四季变化的年节律及十二时辰、四时变化的日节律变化而适当调整睡眠时间,能够帮助失眠患者改善睡眠,提高睡眠质量,也能防止慢性病发生发展。

中医认为,寐和寤(睡眠和觉醒)状态变化与自然界昼夜规律变化密切相关。自然界的阴阳消长有其自身规律,故而有一天昼夜晨昏的节律变化,人与自然相应,人体阴阳亦随之有消长出入的节律运动。《黄帝内经》云:“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又云:“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平旦(天亮的时候)人体阳气随自然界的阳气的生发而由里出外;午时是人体阳气最旺之时,也是阳气开始入阴的时间;入夜则阳气潜藏于内,渐渐睡意产生,也是人们该上床睡觉的时间。鉴于此,古人提出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庄子·让王》)的作息原则。这种顺应昼夜阴阳变化规律的生活作息,体现了东方哲学文化的巨大智慧。

如果不遵从这种规律,长期昼夜颠倒则会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早在2010年,昼夜节律紊乱就被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2A类致癌物。正如《灵枢·百病始生》所言:“毋逆天时,是谓至治。”

《黄帝内经》在四季调养中提到春三月应“夜卧早起”,夏三月应“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可见不同季节作息时间是有所区别的,春季和夏季要晚睡早起,秋季要早睡早起,只有冬季是早睡晚起,而且“必待日光”。这是因为冬季日出较晚,是自然界寒气最强的时候,早睡晚起能使人体阳气得到闭藏,不被扰动,也不易被自然界的阴寒之气伤及。

何为早起

秋三月的养生中要求“早卧早起,与鸡俱兴”。那么早晨几点起床才能算是早起呢?通常第一次鸡鸣的时间在丑时,即凌晨1点~3点;第二次鸡鸣时,天已经微白;第三次鸣叫时太阳已经要升起了,约在早晨5点~6点,因此也有“鸡鸣三遍日头高”之说。由此可见,早起应该是在首次鸡鸣至日出之间这段时间。“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建议春、夏、秋三季应当在早晨5点前起床,夏季在3点~4点之间,春秋两季在4点~5点之间。

何为早卧

关于“早卧”的具体时间,健康人晚上应该在亥时(21点~23点)入睡,秋冬季可以适当早点(21点~22点),春夏季即使晚睡,也应该在23点之前进入睡眠状态。道理非常简单,子时一阳生,是新的一天的开始。

然而对于失眠患者,尤其是正在治疗中的慢性失眠患者,睡眠时间需要因人而异。随着夜幕的降临,人们往往会在某一个时间点感觉有困意,我们将这个困倦的时间点称为困点。困点是身体发出需求睡眠的信号,临床上我会建议患者在天黑之后的第一个困点立即上床睡觉,这样可以达到迅速进入睡眠状态,且一觉睡到天亮的效果。此时切忌强忍困意,做一些与睡眠无关的事情,如健身运动、操持家务,或者开始进行睡前“必要的”洗漱,上述活动会扰动体内阳气,使人失去困意,而错过最佳的睡眠时间。如果患者熬过第一个困点,入眠通常就变成了一件难事,有人甚至要到次日凌晨才能入睡,且睡眠始终处于一种较浅的状态,乱梦纷纭,有些患者甚至觉得自己一宿未睡。

对于下午就产生困倦、思睡感的患者,建议中午抽空小憩,争取将首个困点推迟至夜幕降临之后,同时要避免昼间的过度睡眠,或频繁的碎片化睡眠,如此方可改善夜间的睡眠质量。口服中药会使患者入夜产生困意并增强困倦感,而把握困点及时入眠是调治失眠的关键所在。

此外,患者应杜绝睡前及夜间醒时看手机、电视、电脑、平板、听广播等不良习惯,以免刺激、扰动潜藏之阳。对于部分夜间不易产生困意、夜间醒后难以入睡的患者,我常建议选择一本较为枯燥乏味、缺少情节的书籍,以备睡眠前或夜间醒时阅读。但对于具有钻研精神的患者,则不建议阅读书籍,而要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助眠方式,适宜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饮食有节】

饮食有节是治疗失眠无法绕开的话题。《黄帝内经》有“胃不和则卧不安”之说,临床上因为脾胃气机逆乱而致不得卧者常有之,西医的胃食管反流病就是一种较为典型的疾病。暴饮暴食、晚餐过于丰盛及许多伴见消化不良的疾病都可以引发睡眠问题。通过调整晚餐的饮食结构及中医消导健脾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睡眠。此外,饥肠辘辘时人也难以入睡,可食用半片面包,饮用一袋热牛奶以和胃助眠。避免睡前胃里产生过饱或过饿的感觉,气机顺畅更有助于睡眠。

【动静适宜】

动静适宜有助于失眠康复和防止失眠复发,对于失眠患者来说,要格外注意运动的时间。《黄帝内经》云:“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黄昏至鸡鸣这段时间是不适合进行体育锻炼的,否则会扰动阳气。建议慢性失眠患者当在日中及之前的一段时间(上午10点~12点之间)进行户外锻炼,以顺应大自然阳气运行规律。

【调和七情】

七情失调也是失眠的重要原因之一,所谓“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黄帝内经》)。但实际上能够做到七情调和缓解失眠的患者少之又少。长期失眠会使患者对晚上的正常睡眠产生恐惧心理,产生莫名的焦虑。失眠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出现失眠以后采用不恰当的应对方式,比如过早上床、过分赖床,或上床后做与睡眠无关的事情,如思考令自己费解的问题、焦虑的事情、担心失眠产生不良后果等。临床上对患者心理的开导是必须的。一般而言,短期失眠不会在体内产生不可逆的病理改变,也没有必要过分担心。患者服用中药,能促进晚上尽快产生困意,要求其遵从上述原则调整起居是消除其对正常睡眠恐惧的最好办法。

此外,让广大的人民群众了解睡眠的生理作用及长期失眠对健康造成的危害是防治失眠的关键。因此,健康教育也是临床治疗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文章来源于:中国中医药网



关于我们

客服热线:010-57155789  18513485789

监督电话:15300316042

投稿邮箱:1048488297@qq.com

版权所有:华医铭爵

网站备案:京ICP备2022029728号-1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

中国医药学会

中国医药协会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

中国医药信息学会

世界中医药联合会

中国民族医药协会

医药协会



客服二维码

网站二维码

电话直呼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010-57155789
暂无内容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全企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