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资讯 >>资讯 >>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医药产业发展成果丰硕—— 聚力中药产业发展促振兴
详细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医药产业发展成果丰硕—— 聚力中药产业发展促振兴

金秋十月,又到了丰收的时节。

回顾过去十年,中医药产业振兴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从田间地头的中药种养殖业,到工厂智能化流水线的制药工业,从中药标准化项目实施到中药科技研发与创新,中医药产业以人民为中心,以提高质量、完善监管为目标,走出了兴旺发展之路;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抗击疫情到融入大健康产业,中医药产业以保障民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己任,成果惠及千家万户。

这是中医药产业发展变革的十年,也是中医药产业振兴成果斐然的十年。

持续发力,中医药产业体系日益完善

走进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一家中药企业自主开发的现代中药无人工厂生产线正在开足马力,完成中药材原材料从田间到舌尖的转化。

“着眼建设世界一流中医药生产基地和创新高地”“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中国特色的医药创新研发与转化平台”,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内已注册的228家企业涵盖中医药、保健品、医疗服务等多个领域,在创新药与改良型新药、中药复方制剂、同名同方中药等环节加强创新研发与产业成果转化,迸发强劲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药产业在政策指引下快速发展,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具有独特优势和广阔市场前景的战略性产业。近年来,对中药的研究逐步走向深入化、体系化,中药有效成分分离提取关键技术、大型现代中药工程装备生产技术、中药新药研发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截至2021年6月,我国共有8443家药品生产企业,其中3995家企业生产中药产品,中药已从丸、散、膏、丹等传统剂型,发展到现在的滴丸、片剂、膜剂、胶囊等40多种剂型,中药产品生产工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目前,以中药农业为基础、中药商业为纽带、中药工业为主体的产业体系日益完善,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让百姓吃上放心药,生产出高品质、疗效好的中药是产业发展的最终落脚点。除了加强中药工业监管,源头上把控原料药品质是关键。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摸清了中药资源家底,道地药材有了“家谱”,120种大宗或道地药材实现规范化种植,超过60种中药材开展生态种植,50余种濒危野生中药材实现种植养殖或替代。中药材质量保障项目落地实施,支持各省建设一批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基地、生态种植基地,推进中药质量追溯系统的建设和使用,中药追溯系统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多部门联合印发《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文件,加强中药材质量源头管理。农业农村部建设全国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加强种植技术指导……一系列举措形成合力。

2021年国家药监局国家药品抽检年度报告显示,中药饮片抽检总合格率达到98%,中药质量不断提升。

筑牢根基,固本培元,中药产业从林草生态、农业种养殖再到饮片炮制、工业生产,中药全产业链体系日益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一个高质量、规范化、现代化的中药产业正在铺就。

激发活力,中医药产业规模发展壮大

入秋以来,山西省五寨县小河头镇胡会乡药用菊花种植试验基地迎来丰收,不少农户正在忙着采摘菊花。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颁布实施,全国各地擎起中医药产业振兴的旗帜,大江南北铺展开中医药五种资源优势的现实图景。

“现在在基地务工工资一天80元,一月下来也有两三千元,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还能照顾家里,我很满意。”家住贵州省盘州市盘关镇尖山村的村民邢小冬提起现在的生活喜上眉梢,镇里的中药材种植产业让他尝到了甜头,日子也越过越有盼头。

中医药产业发展带来的改变,全国人大代表耿福能是亲历者也是见证人。从1995年开始,耿福能带领凉山州布拖县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帮助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农户种植中药材附子脱贫致富;到2019年,在中医药产业扶贫模式助推下,火灯村一举摘掉穷帽,曾经的贫困户靠着种植附子住上新房子,过上好日子;再到2021年,接续乡村振兴,中医药产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耿福能和许多人一样,投身中医药事业发展大潮,“怀药”“宛药”“川药”“龙江中药”……各地立足本土发展品牌,合力奋进将中医药产业规模发展壮大,遍及全国,惠及万家。

根据全国医药工业统计数据显示,中药工业主营收入由2012年的5156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近7000亿元。十年间,中药工业在医药工业中的竞争力提升,中药饮片工业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中成药与植物提取物出口增长强劲。

随着健康中国建设的稳步推进,中医药以其绿色生态、原创优势突出、产业链长、促进消费作用明显的特点,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为大健康产业的拓展壮大提供了持久动能。

释放潜力,创新激活中医药产业新动能

2021年3月,清肺排毒颗粒获批“国药准字号C20210001”,“C字头第一药”获批生产,标志着中药注册审批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改革完善符合中医药规律的中药审评审批制度,建立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和临床试验“三结合”的审评证据体系,打破中药新药审评审批“削足适履”的困局,政策创新激活了古代经典名方,也激发了中药产业发展的活力。

近年来,中药新药研发的创新性和质量明显提升,尤其临床价值相对凸显,为我国中医药产业提供了创新品种,带动产业升级,有效提高中药企业市场竞争力,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2017年以来获批上市中药新药共20件,其中2017年1件,2018年2件,2019年2件,2020年3件(4个文号),2021年12件,获批中药质量显著提高。

十年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法规引领下,中药科技创新不断深入。从加强道地药材、中药炮制,到质量保障、新药研发,围绕中药种植、研发、生产、使用全过程,深化循证研究,创新让古老的中医药产业焕发新生。

科技部支持建设中医药行业14家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中药相关研究,涉及中药资源、道地药材、中药制药、创新药物及中药质量研究等。创新平台建设有力地支撑了中药企业创新和产业规范化水平提升,重点中成药生产企业纷纷借助国字号研发平台,对中成药研发、二次开发和关键技术加以推广应用。通过提升中药质量控制水平,挖掘临床价值并进行精准临床定位,成功培育了一批中成药大品种,尤其是心脑血管领域、肿瘤领域、呼吸领域大品种快速崛起。

2015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组织实施国家中药标准化项目,共有全国105家企业参与,涉及中成药品种59种,常用中药饮片101种,以全面提高中药产品质量为目标,推进中药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形成了良好的行业导向,引导关注产品本身,注意提升产品技术含量,有力地推动了中药产业整体提质增效。

黄葵胶囊、桂枝茯苓胶囊等部分中药大品种依靠科技研发在提升产品质量和临床价值等方面显示出自身的优势,如“IgA肾病中西医结合证治规律与诊疗关键技术的创研及应用”(黄葵胶囊)荣获201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以桂枝茯苓胶囊为示范的中成药功效相关质量控制体系创立及应用”“基于活性成分中药质量控制新技术及在药材和红花注射液等中的应用”“藏药现代化与独一味新药创制、资源保护及产业化示范”(独一味胶囊)三项研究荣获201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在国家中药品种保护等相关政策和重大新药创制专项、中药标准化项目等系列专项的支持下,中成药行业在生产关键技术和新药研发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实现了中药产品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大大提高了这些中成药产品的临床价值与科学价值,提升了产品的科技竞争力。

优化中医药科技管理机制,强化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完善中医药科技资源配置,促进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为中医药产业注入强心剂。

中医药产业和健康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有序推进,中医药与相关业态持续融合发展……在未来,中医药产业还将搭乘创新的翅膀,继续“跨界出圈”,逐渐扩大版图,深度融入百姓生活,步履不停。

文章来源于:中国中医药网



关于我们

客服热线:010-57155789  18513485789

监督电话:15300316042

投稿邮箱:1048488297@qq.com

版权所有:华医铭爵

网站备案:京ICP备2022029728号-1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

中国医药学会

中国医药协会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

中国医药信息学会

世界中医药联合会

中国民族医药协会

医药协会



客服二维码

网站二维码

电话直呼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010-57155789
暂无内容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全企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