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近印发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中,新增中药、中医、针灸为一级专业学位类别—— 学科升级引领针灸高质量发展新近印发的学科专业目录《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中,中医药学科群发生了新的变化,在原有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中医学3个一级学科的基础上,新增中药、中医、针灸为一级专业学位类别,可授予硕士、博士(仅中医)专业学位,引发行业关注。 “针灸学学科地位的提升,有利于针对性地进行资源整合与学科建设,推动针灸临床科研和国际化发展。”作为推动针灸学科“升级”的直接参与者,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席、中国针灸学会会长刘保延接受本报专访,介绍学科“升级”的台前幕后和重要意义。 十年磨一剑推动针灸学科地位提升 “中医方药辨证论治方法并不完全适用于针灸临床,当前针灸学作为中医学的二级学科,与中医临床各学科并列,制约了针灸学的发展。”刘保延开门见山,指出了提升针灸学学科地位的现实需求。 在刘保延看来,由于目前针灸学仍属于中医学的二级学科,其临床应用受到了中医方药辨证论治思维的影响,束缚了学科自身发展。 刘保延所述,在古代医学人才的分类上或可得到印证。如,唐太医署的医学教育设有医科、针科、按摩等4个科目,直接隶属于太医令丞。宋代将针灸与大方脉、小方脉等并列形成了九个科目。元代在宋代的基础上扩展成十三科,针灸还是与大方脉、小方脉等并列。 基于此,多年来,针灸业界一直致力于推动提升针灸学科地位。 根据《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一级学科的调整每10年进行一次。早在10年前,针灸学界就开始了提升针灸学科地位的尝试,但由于种种原因,在上一轮学科调整中,调整动议并未提交。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业内没有达成共识,一些专家认为,提升针灸学科地位会导致针灸从中医学科里分化出去,造成中医与针灸的‘分家’,影响中医药学自身的发展。”刘保延坦言。 对于行业的顾虑,刘保延拿已经是一级学科的口腔医学作比进行了解释。 口腔学科作为一级学科,与其他西医学科相比有其自身独有的特色。从理论体系上看,口腔医学的理论基础包括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病理学等科目,在此基础上,口腔医学还要求具备工学基础,从治疗工具和治疗方法上看,更多依赖仪器、设备和材料。故而口腔医学学科范围相对独立,成为了一级学科。 “但口腔医学的发展并没有动摇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的根基,更没有影响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等医学门类下各学科的发展,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针灸学之于中医学亦如是。”刘保延说。 2017年起,中国针灸学会加速推动针灸学科地位提升的工作,组织了多场专家研讨会进行探讨研究,深挖中医针灸的起源文化、历史意义、实践案例与时代变迁下针灸发展,并形成相关报告。编制《针灸推拿学一级学科倡议书》《针灸推拿学一级学科论证报告》,于2018年2月、3月、10月,先后三次向有关部门提交关于将针灸学提升为一级学科的有关工作汇报。石学敏、陈可冀、王永炎、张伯礼等8位院士共同签署了《关于将针灸学科提升为一级学科的建议》,共同向行业发声。同时,针灸界的两会代表委员也多次提交建议和提案,呼吁提升针灸学科地位。 “这项工作得到了很多方面的支持,但当时教育部一位领导曾向我提及,对于一级学科的增设目前还是抱着非常审慎的态度,推进这项工作的难度不小。”刘保延回忆说。 努力并非全然没有回应。 针对代表委员的建议和提案,相关部委也多次答复,其中2019年《教育部关于对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6596号建议的答复》让业界看到了希望。 “拟于2020年开展新一轮学科目录调整设置工作……届时会将你们提出的建议一并提交专家进行研究论证”“教育部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在‘中医学’以及学科下自主设置‘针灸学’二级学科,支持能够开展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工作的高校探索设置‘针灸学’一级学科,先行先试,培养博士硕士高层次人才。”答复如是表示。 “开了先行先试的口子,意味着针灸学迈出了走向一级学科的一小步。”刘保延说。 针灸学科地位提升具备现实条件 随着针灸临床科研工作进一步开展和针灸国际化发展,业界学界都对针灸学科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刘保延表示,一方面,创建体现针灸自身特点的评价体系,将针灸丰富的临床经验转化为用科学数据支撑的临床证据,已经成为行业的迫切需求。特别是西方国家正逐渐形成西方医学针灸学(WesternMedicalAcupuncture),倡导在西医理论指导下使用针灸,对中国的针灸宗主国地位形成挑战,更要求我们拿出高质量针灸科研成果,用“国际通用语言”说明白讲清楚中医针灸的作用机制和疗效机理。另一方面,在临床上,多数中医医院和西医医院单设针灸科,但治疗病种多局限在“外经病”,如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疾病等,对内脏病的介入较少,针灸的特色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事实上,认定一门学科是否能成为一级学科,2009年印发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列出了清晰的标准: 一是应具有确定的研究对象,形成了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理论、知识基础和研究方法,已得到学术界普遍认同;二是社会对该学科人才有较稳定和一定规模的需求,具有其他学科人才培养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是应具有较长时间的科学研究基础和较宽的学科口径,一般应由若干个具有共同知识基础且相互衔接的二级学科组成;四是要具备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本条件,如师资队伍、教学科研设施、课程体系和学术环境等。 对标这四项标准,刘保延一一做了解释。 ——针灸具有明确且相对独立的研究对象,以经络、腧穴、刺灸为研究核心。针灸治疗与中医内服方药治疗在原理上有一定交叉融合,但在思维方法、理论体系、治疗理念上有诸多不同:比如与中医内服方药治疗强调“纠偏”、建构在脏腑理论基础上、侧重于补虚泻实不同,针灸治疗更强调“顺势”,建构在经络腧穴理论基础上,侧重于“通”与“调”,是一种非常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体系。同时在科研上,针灸与解剖学、神经生理学乃至物理学科交叉较多,中医药学理论体系并不能完全覆盖针灸所需知识。 ——社会对针灸人才具有稳定而广泛的需求。近8年针灸参与治疗的既有病种434种,其中运用强度增加的病种有358种。2019年,中医类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门急诊人次分别达到2414.13万和100.21万,实有床位张数分别达到3.65万和0.10万张,充分说明了针灸有庞大的临床需求,需要更多的优秀人才。 ——针灸学有可供归属的二级学科。针灸医学具有丰富的学科内涵,可划分为针灸基础、针灸临床、推拿三个二级学科。其中针灸基础可分为经络腧穴学、针灸解剖生理学、针灸临床方法学等三级学科。 ——针灸学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成果显著。近年来,有关经络的研究主要在原始管道与经络关系、基于“面口合谷收”的循经选穴科学依据、经脉脏腑相关及其联系途径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腧穴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在人才培养方面,截至2016年,全国24所高等中医药院校,均开设了针灸医学的本科专业(针灸推拿学专业)。此外,设有针灸专业的西医高等教育机构13所,设有针灸专业的非医药高等院校10所,专门的针灸科研机构7所。自1956年首批中医药院校创办开始,已经培养了大中专毕业生13万余人,硕士、博士2万余人,针灸的人才培养规模和质量都具备成为一级学科的条件。 近日,《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新增中药、中医、针灸为一级专业学位类别,让行业为之一振。表明针灸已经成为理论体系相对独立、治疗技术特色鲜明、临床运用极为广泛、知识体系完善的应用型学科。 培养新时代针灸人才 针灸学科地位提升,对行业意味着什么?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最显著的效应是能够促进针灸学科队伍建设。”刘保延强调,无论在哪个领域,人才都是发展的第一资源。世界一流学科的成长经验表明,一流学科的生成有赖于一流的学科队伍。针灸学科地位提升后,必将吸纳和培养更多的本科学、交叉学科的高素质人才,并形成由国医大师、院士、首席科学家等领路的老中青学科人才梯队,为学科建设、健康产业培养输送基础厚、能力强、素质高的针灸医学人才。 事实上,在这一点上,中医西医的认知是比较统一的。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乔杰就曾公开发表过看法,认为在中国特色医学学科专业体系建设中开展针灸专业学位人才培养可凸显中医药学非药物疗法医学视角,能够进一步扩大针灸的海内外影响,提升中医药学科地位,建设更符合中医药特点与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服务模式。 针灸大学科计划一直是刘保延念兹在兹的问题,当问及针灸学科地位提升是否会对针灸大科学计划的实施有所助益,刘保延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刘保延表示,针灸学科地位提升有助于针灸学科获得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的牵引支撑。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牵引能汇聚更多优质资源,吸引更多高层次多学科、交叉学科的人员参与,通过重大项目的实施培养高层次的针灸人才,这也是拉动学科快速发展、凸显学科优势,推进针灸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未来,我们将从针灸一级学科人才培养,首先从针灸专业硕士的培养角度,组织针灸领域以及多学科的专家,就针灸学科的未来发展做好顶层设计,要拓宽思路,吸纳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的思路和方法,在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完善针灸的辨证论治体系,将现代解剖学、神经生理等成果与针灸腧穴、经脉等结合,让产生于《黄帝内经》中的经脉、经筋、皮部等针灸基础理论得到深入和完善,要将物理、信息等领域的方法技术与针灸的刺灸方法有机结合,形成适应当今针灸发展的交叉学科,要让针灸学科的理论体系更加完善、更加有临床应用的指导性,要让针灸精确治疗的能力大幅度提升,同时有足够的高质量证据支撑,推动针灸从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的转化,同时还要说清楚、讲明白针灸的机制;针灸目前已经在世界上190多个国家得到传播应用,所以针灸外向型人才培养,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内容。总之,针灸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科地位得到提升后,将致力于做中西医优势互补的楷模,成为推进中医药现代化的先锋,成为建立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桥梁。我们相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科技强国、人才驱动等战略的支撑下,针灸学科的高质量发展必将到来。”刘保延说。 文章来源于:中国中医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