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平气和 筑牢身心健康基石“气”对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汉字。尤其是在中医理论中,这个字的存在感极强。《黄帝内经》曰“百病生于气也”,如肝气郁结,容易诱发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等疾病。 气之为病表现各异什么是气?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马艳春教授解释说,从中医学角度看,气是一种活动力很强的精微之物,流行全身,面面俱到;对人体而言,气不仅是维持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物质,而且具有温煦机体、防御外邪、固摄精微的作用。正因为气广泛分布,无处不在,所以无论是外感六淫之邪,还是内伤情志之郁,最先波及的都是气,并逐步影响到血、津液、脏腑、经络,以致气机失调,脏腑经络功能紊乱,最终发病。 明代医家张介宾在《类经·疾病类》中提到:“气之在人,和则为正气,不和则为邪气。凡表里虚实,逆顺缓急,无不因气而至,故百病皆生于气。”清代养生大家曹庭栋也曾如是说:“人藉气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怒气一发,则气逆而不顺,窒而不舒;伤我气,即足以伤我身。”从这些观点来看,疾病大多是由于气虚或情志性气机失调、失衡所致。 在临床上,根据不同的症状表现,气之为病大致可分为气虚、气滞、气陷、气逆、气闭、气脱等证。今主要介绍以下四种。 气虚气虚一般分为肺气虚、心气虚、脾气虚、肾气虚等四种。马艳春解释,肺气虚的人多为胸闷气短,需要补肺益气,可用补肺汤滋养;心气虚的人多心悸乏力,宜用七福饮疗;脾气虚的人运化能力弱,宜饮用四君子汤;肾气虚的人,往往腰膝酸软,可用肾气丸。 气滞气滞是指脏腑、经络之气阻滞不畅,多涉及肝、脾、胃等脏腑。肝郁气滞的人群常表现为两胁疼痛闷胀、食欲不佳、情绪烦躁易怒,可选用柴胡疏肝丸;脾胃气滞的人群经常胃脘疼痛不适、大便秘结不通,用药多以四磨汤或香砂六君丸为首选。 气陷有气陷的人,往往有下坠感,严重的还会有内脏下垂,如子宫脱垂、胃下垂、脱肛等,此时最适合用补中益气汤,以升举阳气。 气逆气逆指气升之太过或降之不及。若肺气上逆则引起咳嗽喘促,宜饮服苏子降气汤;胃气上逆则恶心呕吐,可用旋覆代赭汤;肝气上逆形成的头痛眩晕,可服四磨汤。 气血调畅才能不生病《丹溪心法·六郁》中说:“气血冲和,万病不生。”反过来看,现代人工作、生活压力大,容易导致肝郁气结。马艳春指出,肝主疏泄,以疏通、畅达为顺,不宜抑制、郁结。若肝气郁结,会引起结节、肿块、肿瘤、囊肿、增生的出现。同时肝胆互为表里,肝气不疏,就会瘀塞胆经,让病情逐渐蔓延到身体两侧。 所以,日常生活中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素问·上古天真论》曰:“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此话意思是清心寡欲,情绪稳定不焦虑,形体劳作不疲劳,顺应气机,每个人能适当地满足自己的愿望,吃什么都觉得甜美,穿什么都很开心,喜爱自己的习惯,不互相攀比,这样才称得上是民风淳朴。这些都对现代人养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莫被不良情绪控制日常生活中,切不可让不良情绪堆积太多,必须及时宣泄出去,如果压抑太久,势必干扰气血运行,埋下健康隐患。 呼喊、倾诉、痛哭或者接受专业心理咨询师的疏导等,都可以起到宣泄情绪、卸下心理负荷,避免让“心病”演化成各种疾病的作用。 马艳春说,人们若是长期被不良情绪所控制,就容易造成肝郁气滞,变得更不开心。从中医角度看,通肝经有助于疏肝气,通百脉。简单有效的方法首推卧位拉筋法,其具体操作是:身体平躺在床上,双手臂自然伸展放在床面,一条腿向上与地面呈垂直角度,并保持臀部、膝后腘窝、脚后跟在同一直线上,另一条腿屈膝内收,脚踩在床面上。每次持续10~40分钟,之后再以同样的方法换另外一条腿进行拉伸。锻炼时可能会感到酸麻胀痛,但坚持一段时间后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很多疾病均与不良情志有关联,而积极向上的音乐能够安抚人的情绪。马艳春认为,通过音乐,人们可以自我调节,保持心理平衡。好的音乐是人体的疗养师,它能够改善内心的不良情绪,使心情平和,让心境高远。翩翩而来的乐符可以打开束缚内心精神世界的藩篱,使人得以真正地“放飞自我”。 保持良好的作息是拥有一个好心态、好身体的首要条件。除此之外,健康饮食、戒烟限酒、积极参加社交活动也都是有必要的,对身心健康大有益处。 文章来源于:中国中医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