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工界别小组:推动中医药科技创新发展两会期间,农工界别小组提交了《关于推动我国中医药科技创新发展的提案》,围绕中医基础研究薄弱,原创能力不足,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中医药科技人才缺乏等问题提出建议。 针对基础中医理论内涵价值挖掘不足,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标准缺乏,提案建议夯实中医药基础研究,完善具有中医特色的疗效评价标准。鼓励中医经典理论的实质内涵研究。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大力发展符合中医药特色与思维特点的技术体系,创新中医药研究方法,释放中医药科技活力,从多学科、多角度系统挖掘和阐释中医基本概念和经典理论的生物学内涵,解释中医药原理,构建连接中医理论和现代科技的桥梁,为理论指导临床提供数据支撑。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在中医药参与的现代医学临床实践中,开展符合中医自身规律的多层次评价研究,构建中国主导、国际认可的中医药循证医学体系,实现中医临床疗效评价创新。 针对中医药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保障体系尚不成熟,建议完善高校科研机构成果转化政策,构建成果转化平台和价值评估体系。发挥高校及科研院所人才和技术资源优势,充分利用校企合作中试基地,释放科研人员科研活力,以市场机制推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增加科研成果的供给和市场需求契合度。充分发挥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功能。政府层面应鼓励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增加对外交流机会和推广力度,健全政策和法律保障。搭建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价值评估服务体系、加强成果产权保护,重视科技成果信息开放获取。 针对缺乏多学科协同创新人才,建议加强中医药创新人才和团队的培养。加强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与引进,加强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多学科交叉和融合。以“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培养战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为教育目标,建立“大专业、大学科”的新形态,以“新医科”统领医学教育创新,体现“大健康”理念和新科技革命内涵,推进中医与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 文章来源于:中国中医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