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医专家团队联手揭示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奥秘 痰湿和血瘀或为多囊不孕易感体质日前,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效科团队主持完成的课题《多囊卵巢综合征无排卵过程中胰岛素信号和雄激素生成的新遗传风险和代谢特征》发表于中国工程院院刊《工程》(Engineering)。该研究基于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以下简称PCOS)患者的临床表型特征,综合应用高通量基因组和代谢组学技术,明确了两个显著相关的遗传基因,而这两个位点变异所导致的症状与中医体质中的痰湿质与血瘀质患者的临床表现不谋而合,由此丰富了不孕症中医体质的基因组和代谢组特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以雄激素过高的临床或生化表现、稀发排卵或无卵、卵巢多囊改变为特征的生殖和代谢性疾病,影响着全世界5~10%的育龄妇女。患有PCOS的女性往往遭受月经失调、多毛、痤疮、肥胖、黑棘皮症、胰岛素抵抗,甚至不孕症的折磨,高达80%的PCOS患者由于排卵次数少或不排卵而不孕。同时,PCOS易伴发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子宫内膜癌等远期合并症。 有研究证实,遗传因素在PCOS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影响,家族聚集性研究和孪生姐妹研究均支持PCOS的遗传性,且主要以常染色体显形遗传的方式遗传。内分泌和代谢异常是PCOS所致的主要病理生理变化。内分泌异常主要表现为黄体生成素高值、卵泡刺激素低值及高雄激素;代谢异常主要为胰岛素抵抗。通过药物促进排卵是干预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的一线方案,卵巢对促排卵治疗结果差正是由胰岛素抵抗和高雄激素血症所引起的。遗传因素和代谢异常之间的联系需要进一步理清。 为此,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效科团队牵头实施下,来自黑龙江省立医院生殖医学科、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妇产科、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妇产科、同济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干细胞前沿科学中心、上海市第一妇婴医院临床与转化研究中心、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山东大学生殖医学中心等十余家单位及德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际同行共同开展了相关研究。 本次研究所使用的血液样本来自前瞻性队列,分别从中医和西医共27家医院招募了612名和367名患有PCOS的不孕女性,进行全基因测序和全面的代谢组学分析;同时接受克罗米芬或安慰剂治疗(伴或不伴有针灸),从而在全体基因里找出与无排卵相关的“罪魁祸首”——基因的常见和罕见变异,并用机器学习方法建立预测模型。研究通过基因组学测序发现,ZNF438基因存在的一个常见变异和REC114基因存在的一个罕见功能突变与药物促排卵治疗失败显著相关,由此锁定了PCOS不孕症的“元凶”。在促排卵治疗时,携带以上两个变异基因的PCOS不孕妇女排卵次数更少、治疗后的首次排卵时间更晚,这从基因层面明确了PCOS的“前世”之因。同时,研究的代谢组学实验发现,ZNF438基因变异与L-苯丙氨酸水平升高、胰岛素抵抗稳态模型评估指数和空腹血糖呈明显的正相关;REC114基因变异与花生四烯酸水平下降、抗缪勒管激素和总睾酮呈显著的负相关,通过代谢组学研究解释了PCOS的“后世”之果。 中医对体质的论述始见于《黄帝内经》,但长期以来仅散见于一些医著和文献,并未形成专门的学科体系。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琦据此提出了“体质过程论、心身构成论、环境制约论和禀赋遗传论”四项体质基本原理,将中医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9种基本类型,并确立了“辨体-辨病-辨证”的“三辨理论”诊疗模式,逐步确立了中医体质理论体系。该研究基于PCOS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表型特征,通过工程组学技术明确了两个与PCOS显著相关的遗传基因,而这两个位点变异所导致的糖脂代谢异常及高雄激素血症与中医体质中的痰湿质与血瘀质患者的临床表现不谋而合,丰富了PCOS不孕症中医体质(痰湿质——胰岛素信号传导异常、血瘀质——慢性炎症高雄合成)的基因组和代谢组特征,沟通了中医“体质”与“证候”之间的现代科学桥梁。 专家评价指出,研究发现ZNF438和REC114等两个新的基因变异,以及L-苯丙氨酸和花生四烯酸等两个新的代谢特征,造成了不孕症的治疗失败。研究首次将王琦的“九体学说”与现代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研究相结合,明确了不孕易感体质及其易感基因和相关疾病的标志物,开创性地运用现代组学技术解读了不孕症中医体质原理,促进了中医与循证医学相结合,推动了中医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 文章来源于:中国中医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