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晒背有道 重在适宜近期晒背成了热门养生话题,但是具体为什么晒?哪些人适合晒?如何晒?……众说纷纭。为了解惑,笔者特写此文。 晒背源流 《三国志·蜀书·秦宓传》记载:“仆得曝背于陇亩之中……安身为乐,无忧为福。”唐·李颀《野老曝背》诗:“百岁老翁不种田,唯知曝背乐残年。”古人修炼的山洞、石窟,多选在向阳的地方。可见,古人很早就懂得晒太阳对人体有益,于是才有“日光常照临,百病不近身”的俗语。人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会晒太阳的,这个不需考证,因为人处于天地之中,自出生后就无时无处不在享受阳光的恩泽。 现代医学显示,晒太阳还是一种利用日光进行锻炼或防治慢性病的方法,借助日光中的紫外线辐射,可使皮肤中的胆固醇类物质转化为维生素D,增强钙和磷的吸收,还能促进体内新陈代谢,调节神经系统功能,对贫血、失眠、关节炎等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晒背原理 《素问·生气通天论》记载:“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中医认为,人体内的阳气与自然界中的太阳相通,没有太阳,天地黑暗无边,万物不生,而人与天地相应,人体内没有“阳光”,便会遍身阴霾,了无生机。 那为什么要强调“背”这个部位?这是因为背部属阳。《素问·金匮真言论》曰:“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用中医经络学说来解释就是人体后背上有两条重要的经脉,一条是督脉,另一条是足太阳膀胱经。督脉位于后背正中“总督诸阳”,为“阳脉之海”。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而下行至足小趾外端,从头到足,是循行最长的经脉。其行于背的部分,自项以下至腰间的经脉,纵行挟脊,两侧而下,布敷于体表背部,范围最广。背俞穴全部分布于背部足太阳膀胱经的第一侧线,距督脉1.5寸,自上而下密集排列,如肺俞、心俞、膈俞等,背俞穴与相应脏腑位置的高低基本一致,通过这个特别的“通道”,脏腑与体表间气血得以高效地内外沟通,外界的阳热经背俞穴进入脏腑,进而改善脏腑的运行状况。 晒背适宜 适体 适体即适应身体的需求,晒背也应根据个人体质不同来区分。《素问·异法方宜论》指出,东南西北中五方由于地域、环境气候不同,其居民生活习惯不同,形成的体质也不尽相同,指明了疾病诊治与体质的关系,即同一地域、同一病症,不同体质的人在进行中医治疗、调养时所用的方法是不同的。 我们可以简单地把体质按照阴阳寒热虚实划分为阳虚、阴虚、热实、寒实四类。寒实证是晒背的“最佳适应证”;阳虚证是晒背的“一般适应证”;阴虚证是晒背的“无效证”;热实证是晒背的“禁忌证”。如果非要一个简明的操作指导,便是平素怕冷、不易出汗的人群可以尝试着去晒;而平素怕热、容易出汗的要谨慎去晒。 很多人认为三伏天是晒背最佳的时机。严格说,如果三伏天怕冷的人,那晒背会很舒服,也最适宜,而现在很多人都有内热,就要谨慎晒背,或者少晒。对于不能明确自己体质类型的人群,最可靠的方法是选择太阳初升和日落前的1~2小时内进行晒背。 适度 《吕氏春秋》记载:“不处全,不处极,不处盈。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盈则必亏。”《中庸》中也有“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的记载。这些都在强调一个“度”,晒背亦然,不在强光下暴晒,避开三伏天日中前后(11:00~15:00)最炙热的时间段,否则物极必反,反而伤身。 晒背的时间一般以不超过半小时为宜。普通人初次晒背,以及老年人、儿童晒背,应当慎重。晒背要选择太阳有光不热、明媚不烈的时候开始,同时逐步了解身体的耐受性,慢慢调整晒背的时间,如果觉得有不适感,要马上停止。要注意不可晒到大汗淋漓,因为微汗则祛病,大汗则伤身。同时,晒背以裸露背部晒为佳,可以用帽子遮挡头部、在身上涂抹防晒,以防止中暑、日晒性皮炎等。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晒背后晚上可适度散步或者泡脚,以使体内气血运行更均衡。 文章来源于:中国中医药网 上一篇帕金森患者如何做好居家康复下一篇好睡眠是一剂良药 |